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国情网
加强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2020年11月27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打印 文字大小:

作者: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兰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学俭;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文瑞 

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对于推动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聚焦青少年意义重大。 

学而思:民法典生成的不凡历程 

编纂法典,是一个国家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一个民族不懈奋进的精神气魄。民法典的颁布,承载了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中国人民的梦想,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民事法律制定和实施。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兴国县《土地法》,推动土地革命深入开展,促使当时中央苏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掀起了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19504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改革封建婚姻制度,实现了新中国第一部法律的新突破;19506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推动完成了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此后,党和国家还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商事法制建设步伐不断“换挡提速”,先后颁布了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一大批民事商事法律,民事法律规范体系逐渐完备,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基本治国方略,时代呼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和完善,编纂民法典被党和国家再次摆上了重要日程。2014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编纂民法典作出了明确部署,开启了我国民法史上一个重要突破性节点。20166月、20188月、2019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别审议了民法总则、民法典各分编、民法典三个草案。五年“铸剑”,终成“大典”,中国从此迈入“民法典时代”。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正式颁布,不仅开启了中国民事法律的新时代,集中反映了科学民主立法的生动实践,而且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爱民为民的情怀,折射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跃升。回望民法典的诞生历程,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认识和铭记我国民法典制定和颁布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进一步增进对民法典的尊崇、维护和运用,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 

思而悟:民法典颁布的重大意义 

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领会民法典颁布和实施的重大意义,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认识和把握。 

从理论层面审视,我国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一是要从继承现有、弘扬传统、中外互鉴的视角,全面系统认识我国民法典所具有的内涵底蕴。它是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整合,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法律文化的集中弘扬,是借鉴吸收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二是要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视角,全面准确把握我国民法典所具有的鲜明特点。我国民法典在“总则”中强调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熔铸其中,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我国民法典在制定过程中开展了广泛而热烈的民法典大讨论,充分听取了意见建议,汇集了民意,集中了民智,更接地气、更具实效,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愿;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并宣告了对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符合人民的利益,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彰显了强烈的为民情怀;我国民法典适应和调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破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而且及时顺应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是一部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从实践层面审视,我国民法典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法典全面宣示了每个人终其一生的权利,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在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发挥着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夯基”作用。二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法典将我国多年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确定下来,规范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赖以依托的财产关系、交易关系,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民法典调整规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四是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典实施的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推动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就要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辅导讲座、座谈交流、实践考察、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和载体,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刻领会和把握民法典颁布与实施的重大意义,为推动实施好民法典奠定思想基础。 

悟而行:争做民法典运用的时代先锋 

法律的生命力贵在实施。民法典总共7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典,学习、宣传、实施好民法典,责任和任务尤为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更是每个国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生活方式和坚定信仰。学习、宣传、实施好民法典,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青少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面同样肩负重任和使命。因此,只有推动广大青少年在学习、宣传、维护、遵守、运用民法典上冲在前面,争当先锋,努力扣好学法、尊法、守法、依法维护个人权益的“第一粒扣子”,才能为整个社会参与实施民法典打下坚实基础。 

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学习民法典不仅是一次普法过程,更有利于树立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当前,加强青少年民法典宣传教育工作,一是需要将民法典内容纳入“八五普法教育规划”,列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学专业课教师、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其他专业课教师等相关群体人员的共同职能和协同作用。二是需要面向青少年重点讲清楚、讲透彻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宣讲好、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宣讲好、传播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和新精神。三是需要通过充分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创新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方式,用好网络课堂在线教学辅助阵地,组织开展更多灵活多样、形式新颖、参与体验式的案例教学、活动载体,让广大青少年亲身感受民法典所蕴含的精神和力量。四是需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人们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充分借助互联网和各类新型媒介,采用被青少年易于接纳、乐于感知、便于认同的方式载体,全方位、立体化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促使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以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协同推进,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民法典,主动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积极争做学习、宣传、维护、遵守、运用民法典的先锋,不断开辟新时代我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新篇章。 

下一条: 高等学徒制:赋传统以新生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    zhongguoguoqing.cn    京ICP备08002157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