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续修陕西省通志稿》书影
陕西西省通志创修于明代,明清、民国时期共纂修6部,分别为明嘉靖志、万历志,清康熙六年(1667)志、康熙五十年志、雍正志,民国志,其他具有省通志性质的还有嘉靖《雍大记》、万历《雍胜略》及道光《陕西志辑要》。其中,嘉靖志是存世陕西方志中最早的一部通志、康熙六年志与顺治《河南通志》同被清廷定为修志范本,雍正志则是篇幅最大、内容最为翔实的一部陕西通志。
《陕西通志》[嘉靖]赵廷瑞修,马理、吕柟等纂。嘉靖二十ー年(1542)刻本。40卷。记记述范围相当于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全境,包括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部分地域。内容分土地、文献、民物、政事4纲,下列分目,包括星野、山川、封建、疆域、建置沿革、河套西域、圣神帝王遗迹、古迹、圣神、经籍、帝王、经、史、子、集、名宦、乡贤、流寓、艺文、户口(附差徭)、田赋(附屯田)物产、仙释(附寺观)职官、水利(附漕运)、兵防、马政、风俗、灾祥、鉴戒等。附天象、地理、山脉、河流、城池、物产等图200余幅。详载西北各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变迁。注重记述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及伦理道德观念。设专卷记述当时已不属于明朝的河套、西域地区,并绘制河套图、西域土地人物图。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陕西三原县图书馆等藏嘉靖刻本。三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校点本,获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会举行的2006年度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陕西通志》[康熙六年]贾汉复修,李楷等纂。32卷,首3卷。约200万字。分28门。记事止于康熙四年。资料较前志大为丰富。建置沿革门详记各府县历代归属、建筑设施、名称演变等。人物门增补万历志修成后60年间人物资料。贡赋门详记商周至康熙二年陕西地亩、人口、贡赋、军户等资料。记隐逸、流寓、方技、仙释,备载贤哲及具有创造オ能之人。艺文门约占全志总篇幅的1/4,收录皇帝御书、大臣奏折、文人游记等各类文章诗赋。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有藏。该志纂成后,又有韩奕续修,王功成、吕和锺等续纂。康熙五十年刻本。32卷,首1卷,图1卷。图卷为最大特色,有天文图12幅及多幅地图。首都图书馆有藏。
《敕修陕西通志》[雍正]刘于义修,沈青崖纂。雍正十三年(1735)刻本。100卷,首1卷。为康熙旧志的基础上续加增订而成。体例仿前志,分32个门类,类下设目。附地图130余幅。记事止于雍正十年。注重考证资料,凡例中规定“山川必究其脉络,人物必详其世系,古迹必核其时地。合者收之,不必旧志之所有;不合者去之,不必旧志之所无也”。艺文类除收录有关政事的名篇佳作外,有关人情风俗、嗜好歌谣、畸行遗言、谈天说鬼、探求事物发展起源和结果的文章及历代传述的旧事,均有采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介其“订古证今,详略悉当”。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藏雍正刻本。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底稿本部分卷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