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新时代绘就新蓝图,新征程开创新局面。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党的十九大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部署,明确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奋斗目标。
一个个时间节点,勾勒出奋进的坐标,设定了前行的节奏。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阔步迈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新征程。
为民族谋复兴:向着现代化强国进军
中国未来将是什么样?中国发展对自身、对世界意味着什么?拿到企业自编的英文版中共十九大精神“口袋书”后,在中国生活了8年的中国建筑加纳籍员工麦克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答案,就在十九大擘画的新蓝图中——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接续奋斗,引领中国这艘巨轮通过不断制定目标、实现目标,乘风破浪驶向现代化的彼岸。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这是一条内涵更丰富、发展更全面的现代化之路。
在“强国”的维度中增加“美丽”二字,十九大报告明确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还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山东省枣庄市千佛崖村位置偏远、山地较多,但山泉水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90%。从去年开始,千佛崖村党支部书记李晨就带领村民们发展民俗旅游项目。
“十九大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作为十九大代表,李晨一回村就忙着宣讲会议精神。“美丽中国”目标不仅让李晨坚定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也让村民们下定了齐心协力干的决心。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载文说,十九大对环保工作的浓墨重彩书写,以及过去数年来环保方面的切实行动,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强烈意愿。
这是一条以创新为引领、动力更充沛的现代化之路。
世界发展的历史证明,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放眼未来,世界今后的发展源泉,依然主要来自创新驱动。
十九大报告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部署,明确了到2035年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等具体目标。
从华中地区首个量子通信城域网启动运营,到正在研制的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计划2020年首飞,再到科技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文强化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支撑……十九大前后,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热点新闻不断,科技成果“喷涌”之势延续。
“我国创新进入活跃期,为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继续强化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科技人才培养,是迈向现代化国家必须过的坎儿。
这是一条发挥中国制度优势、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现代化之路。
党的十九大刚闭幕,《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近日印发,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探索实践,完成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
“这项改革使党的监督和国家监督之间形成了有效配合,体系日益完善,手段和方式更加健全,监督效果也将会明显提升。”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为人民谋幸福:向着人民更加美好生活进军
11月1日,国务院扶贫办发布消息:经第三方机构评估检查,去年提出脱贫摘帽申请的28个贫困县均已达到退出标准。
中国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上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庄严承诺,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
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现有贫困大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难啃的硬骨头会越来越多。
贵州省赤水市是此次28个脱贫摘帽县之一,也是贵州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我们将加大对全市未脱贫群众的帮扶力度,确保脱贫不漏一户。”赤水市委书记况顺航说,对已脱贫的也将继续开展精准帮扶,落实脱贫不脱政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确保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
新时代,新期待。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既有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些“硬需求”,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软需求”。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
“‘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辛鸣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社会发展总量尚不丰富、发展质量尚不够高、发展态势尚不够稳固。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能凝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带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迈进。
对十九大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余静而言,回到小山村就是回到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初心原点。她告诉乡亲们:“产业是根、立志是本,咱们大湾村的茶厂一定要抓紧建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责任在肩,使命光荣,无论前方有多少险滩、硬骨头,有十九大精神的指引,我们一定会团结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向着共同富裕的好日子出发!”余静对未来踌躇满志。
为人类谋进步:向着世界更加美好未来进军
当地时间10月30日上午,随着挖掘机将最后一块岩石击碎,长达7.3公里的阿尔及利亚甘塔斯隧道全线贯通。隧道尽头的光亮如同一束“未来之光”,照亮现场每位施工人员的笑脸。
这条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承建的隧道贯通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和第二大城市奥兰之间铁路复线也就通车在望,进而极大增加现有运量并让两座城市间行驶时间缩短一半。
从东南亚南亚到中亚、从欧洲非洲到拉美,一条条铁路公路、一座座港口电站……中国建造同中国制造、中国投资一道,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发展的红利。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怀,就能包容多大的世界。俄新社评论说,中共十九大是一次“全球性”的代表大会。“如果说以前的大会决定了国家的未来,那么这次大会决定的就是世界的未来。”
——走出国门谋共赢,中国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外溢效应。
11月2日,国新办发布消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预计将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加。
十九大代表、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说,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是落实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举措,也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行动。
从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到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后首场外事活动中承诺继续出台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举措,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互利共赢、共享机遇的满满诚意。
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
“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中国正来到你身边。”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文章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会将它在由基础设施拉动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大量经验和产能带给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坚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座朱墙黛瓦的中式院落里,不同肤色的学员穿梭其间。这里是2016年成立、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发展理论的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
在这些学员看来,能推动中国较好较快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对他们的国家——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现代化的走向是无法绕开的,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十九大代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说,中国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探索,必然会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秉持天下情怀,中国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方案。
从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到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到致力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一系列富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13亿多中国人民勠力同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越来越光明的前景。(记者刘华、王希、谭谟晓、乌梦达)
(来源:新华网 2017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