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国情网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教育热点问题
2019年03月12日 来源:人民网 
打印 文字大小:

访谈回放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关注人民网两会“高谈客论”访谈栏目。今天作客我们访谈间的嘉宾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您好,欢迎您。

周洪宇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我是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也是人民网的老朋友。从2003年开始做代表,基本上每年都会到人民网来和大家作交流,很高兴再次来到人民网与人民网的各位网友进行交流。

主持人

非常欢迎您再次作客人民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方面的论述,有哪些亮点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

周洪宇

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教育方面可以说是浓墨重彩、亮点纷呈,我把它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点开花。比如过去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谈教育问题,一般集中在民生部分谈,但这一次不仅在民生部分谈,而且也分散在不同的部分谈,不仅谈的地方多,而且文字篇幅也大。所以,可以说是浓墨重彩、多点开花,涉及到就业的谈教育,涉及到教育问题本身的谈教育,涉及到信息的谈教育,涉及到消费的谈教育,涉及到创业的谈教育,涉及到创新的谈教育,可以说很多地方只要是与教育有关,在这些地方都有对教育的工作安排。

第二,要点突出。有哪些要点突出呢?要点里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职业教育从教育部分单独拿出来谈。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在过去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谈教育问题,一般都是在教育部分谈职业教育发展。我做代表这么多年,从2003年到现在,每次到人民网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职业教育内容都是放在教育部分谈,我们也都是在教育部分解读职业教育发展,但是,今年是第一次把职业教育放到就业部分谈,作为就业里面的重要问题谈,而且谈的篇幅很长,如果算行数是12行,比在教育部分谈所有教育问题的篇幅11行还多1行,可见对它的重视程度,这就把职业教育突出出来了,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李克强总理用了这么一句话来表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和意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也就是说,它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战略之举。而作为一个战略之举,当然应该把它放到与它相应的位置,所以,它的要点地位非常突出,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而且“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这段话讲了很多方面,比如讲到,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亟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从这段话也可以看到很多有新意的地方,比如,除了刚才讲是战略之举以外,报告还讲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是传统的职业教育,然后提到还要改革传统的招生办法,高职不仅可以从中职、应届生里面招生,还可以从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里面招生,这样一来,高职生源就扩大了,这与过去就有很大的变化,而且明确提出来,今年要大规模扩招达到100万,数量非常大。我们知道,扩招100万,一年里面增加这么大的数量,那还是20年前的事。1998年的时候,中央提出来,大学要扩招100万,当时是含本科和高职高专,加起来是100万。这次仅仅是高职院校扩招就是100万人,可以说这样一个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还谈到要提高办学质量,大幅度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不仅是中央,而且包括地方。所以,要扩招,就需要加大财政投入,要改革办学体制,还要确保不能因为扩招以后教育质量下降。现在社会上就有人担心,扩招可不可能实现,有没有那么多师资,有没有那么多高职院校,有没有相应的条件,这确实是需要在会后予以关注和解决。

在教育部分也有很多新的亮点。李克强总理谈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去年到人民网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当时讲的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今年讲的是“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用了一个“更加”。这就可以看出来,现在对于教育的公平和质量的要求更高,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报告里面还有很多新的提法,特别是谈到教育投入,过去有一个说法,在有关文件、报告里面,关于投入部分都尽量不要写具体的数字,以免给工作带来被动,要留有余地,所以大家都可以看到,凡是讲到投入,教科文卫等基本上都不写具体数字,今年明确提出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4%以上,而且还有一个数字,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一万亿元,不仅把2012年达到预定目标后这些年很少提的4%再次明确提出来,而且还加了一个数字,“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一万亿元”,明确表示中央政府要带头投入,希望地方政府也跟上。因为我们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实际上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完成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中央财政要拿出一万亿元以上,给自己定了这么一个目标。按照这样一个目标,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概在3.4万亿以上,2018年现在还没公布,今年5月份左右可能会公布2018年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我估计可能会在3.6万亿以上。按照这样一个力度,这样一个数字的要求,我预计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可能会达到3.8万亿以上。这个增长力度非常大,每年大概要增长两千亿,而且基数越大,增长的经费数额就会越多。所以,从财政投入的力度看,国家对教育是越来越重视,不是口头上,而是实际行动上。当然,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来看,尤其是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这个新的战略目标和要求来看,与世界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财政投入相比较而言,我们现有3.4万亿、3.6万亿、或是3.8万亿的投入,还只是一个及格线,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因此,在这个方面,国家财政还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当然,教育发展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国家财政,还要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在这一块,政府要给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对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一般来说,教育投入这一块应当是由国家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投入两个方面共同完成的。在国际上,在这一块做得最好的应该是韩国,韩国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国家这一块大概在4.5%,比我们高一点,另外,他们的社会资本投入在3%左右,加起来达到7.5%,这个占比是比较高的,其他的许多发达国家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由此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和投入力度最大的国家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我们自身的教育发展的需求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还要尽可能地,一方面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千方百计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入教育。

主持人

您刚刚解读了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一些亮点,包括今年非常关注的职业教育。您自身对于哪些教育问题比较关注呢?

周洪宇

今年,我准备提交议案建议约20件。关于教育的有13件,其中,关于教育立法的议案是8件,另外还有5件是有关教育工作的建议。

关于教育立法,一个是关于修改《教育法》。去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的讲话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劳育明确提出来,因此《教育法》要加快修改,要把劳育写到《教育法》的教育方针里面,所以这次借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机会,提出要加快修改《教育法》。

另一个教育立法的就是加快制定《学前教育法》,关于学前教育立法,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呼吁,今年再次提出加快制定《学前教育法》,希望《学前教育法》明年能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三个就是加快修改《职业教育法》。前面提到,对于职业教育,今年政府重视的力度是空前的,正好我也提出来了,要加快修改《职业教育法》。

我还提出来加快修改《教师法》,《教师法》也是施行了很多年了,现在的形势发展需要尽快对《教师法》进行修改,尤其是我们要发展教育,必须要有新时代高素质的教师专业队伍。修改《教师法》,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这里面也涉及到一些相关的问题,包括教师的教育惩戒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以后有时间还可以再谈。

此外,还提出要加快修改《学位条例》,加快制定《家庭教育法》,加快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快制定《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这都是与教育有关的议案和建议。

在教育工作方面,像过去一样,在3日上午,我们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长江教育研究院发布年度《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今年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的主题是“关于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我把长江教育研究院专家们的这个建议也带到会上来,作为一个教育建议提出来。实际上这里面包含10个方面的10条建议,我把它浓缩在一起,作为一个重点建议提出来。

还有一个是我今年第一次提出来的,关于全面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的建议。2003年“两会”我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提出义务教育要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2007年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免费,2016年提出来学前儿童免费阅读、义务教育免费午餐和高中教育免费。今年接着免费的思路又提出来全面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把“免费”进行到底。当然,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说明一下,其实我不是一个“泛免费教育”论者,我认为该免费的,像公益性很强的、政府财力又做得到的就应该免。不该免的就不免,就不要提,我也没提。我提的都是该免,也可以免的,我也多次呼吁我们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要量力而行,要防止跌入“公共教育福利陷阱”。

另外,在教育方面还提出来完善国家儿童营养战略,覆盖3-5岁儿童成长关键阶段的建议。

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关于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坚决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的建议。其他的还有一些关于文化、民生、长江保护、统计等方面的议案建议。

主持人

每年您来我们这儿访谈都能够听到您带来一些自己的思考,带来一些建议,都跟我们分享。包括刚才您也提到了非常关注学前教育这一块,您觉得如何深化学前教育改革?

周洪宇

现在各方面对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管理体制、实施路径、国家财政投入等问题的认识还不一致。所以,要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我觉得首先要从性质上把它的公益性进一步地强调,根据这一点,把学前教育的定位定在整个教育的前端,学前教育是整个国民基础教育的前端,是和家庭教育是相衔接的。作为基础性的前端性的又是带有公益性的教育,政府应该尽到相应的责任,而过去却认为学前教育是家庭的事情、家长的事情。现在如果把它这样定性的话,是基础性的、前端性的,又是公益性的,把这三点确立下来,把它的属性和定位明确了,就不能推卸责任了。现在政府对这个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明确,尤其是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能够形成全社会的共同认识,政府、社会、民众方方面面都非常明确的共同认识。所以,在这个方面,还要进一步地做工作,要形成一个全社会都有共识的新理念,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其次,应该健全完善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作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怎么建立,政府、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怎么确定等,都值得研究和思考。另外,就是投入问题。既然学前教育作为公益性、基础性、前端性的属性确定下来了,政府就应该拿出相应的财政投入。这些和过去都不完全一样。因此在这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与改进,更好地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主持人

现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到决胜期,在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您觉得它的重点和难点又是什么呢?

周洪宇

脱贫攻坚战已经推进了几年了,国家对这块非常重视,在教育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个是精准施策,一个是持续发力。今年和明年都是关键之年,对于教育上的脱贫攻坚,就要具体到是哪些对象、哪些人,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什么样的方式。要用什么样的政策,才能让他们得到帮助,必须是精准施策。在这个方面,我们现在建档立卡,还有其他的措施。还有一个是持续发力,有些政策不能是一时的,还要持续地发力,好的政策要坚决落实,对于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及时出台一些新政策,要持续性地努力,争取能够打赢这场教育脱贫的攻坚战。

主持人

像您刚刚所说,要从精准性和持续性来发力。最后的问题来自强国论坛和今日头条的网友,他们非常关心中小学教师减负问题,到底是该减什么?怎么来减?他们非常关心,您有什么建议。

周洪宇

现在中小学教师的负担是比较重,过去大家关注的是学生,给学生减负,给学生减负没错,学生应该是减负的主要对象,但是也要看到,学生的负担重,在某个方面也与教师的负担重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为了让学生的负担减得更好,有必要对教师减负。教师的减负,也是现在应当要重视、要开展的的一件事情。

现在教师负担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性负担,这个负担大家都容易看到,被理解;还有一个是非教学性负担,近年来有愈来愈重的趋势,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减负。现在非教学性的负担特别重。我每年都会到湖北省内外一些地方调研,今年我跑了北方好几个省,南方,华东,还有西部,都跑了。从这些调研和老师们、校长们接触的过程当中,大家普遍反映的就是,教师非教学性的负担特别重。一个是学生的安全,压力很大。其实学生的安全,教师自然负有责任,但主要是安保人员的责任,现在教育部门和家长都把很多责任加到教师身上,这是不合适的。现在教师是一对一对学生,压力很大。另外,现在上级主管部门有不少评估、考核、验收工作,设计了很多表格,需要提供很多材料等,都要老师们填写,很耗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老师要应付方方面面的表格材料,过去说高校老师和科研人员,经常要花很多时间填各种各样的表格材料,现在我们中小学老师,填写表格材料的任务也不少,方方面面都有,有的还不一定与教育有关,甚至涉及质检、卫生等材料,都要填写。这个方面很耗时间,有的还是重复性填写,而且要得很急,要求很细,有不少是行政任务摊派。在这些方面,连乡村教师都不能幸免。最近长江教育研究院共建智库—陕西师范大学给我们送来一份材料,我也准备找机会向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领导反映,他们做了一个调研,最后提出关于减轻乡村教师非教学性工作负担的建议,我觉得他们这个建议非常好。

刚才讲的是现象,从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有这么几个。非教学性职责的扩展与师资配置紧缺的冲突,县域内教师政策检查验收行动与督导行动的协调性与体恤性不足,学校与县域内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权责不对等与行政任务的摊派。这些是它产生的原因。

下一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是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应该维护和强化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的职业属性,要认识到教师是专业人员,不是教辅人员,不是行政人员,不要把其他的非教师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都交给他们。公安的、保安的、卫生质检的,甚至其他的都交给他们,这是不合适的。还要理清学校的职责范畴,要配置相应的教辅人员。另外,有关部门一定要明确,精简政策检查与督导程序,规范行政部门与学校的权责关系。

什么原因导致的,就应该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减轻教师的各种负担,尤其是非教学性工作负担。

主持人

今天非常感谢您作客我们的访谈间,给我们带来的关于教育方面的一些思考。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见!

周洪宇

谢谢各位,明年再见。

上一条: 为国而投 服务国家战略

下一条: 解读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    zhongguoguoqing.cn    京ICP备08002157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0号